首页

国产sm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3:07:10 作者: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五年攀升,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浏览量:65591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夏宾)过去十多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,城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齐头并进,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 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2024年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(DES-CSI)达86.4分,同比提升1.4分,连续五年创新高;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连续两年增长,数字乡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,彰显“数字惠民”实效。

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,中国10余个重点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。

  报告显示,2024年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6个城市满意度首次迈进88分门槛,形成“第一梯队”;重庆、武汉以超城市平均分(86.4分)的表现紧随其后。15个城市满意度实现同比提升,长沙、杭州、深圳、北京增幅均超2分,数字经济“头部效应”与“整体跃升”特征显著。

  从服务业态看,20个数字经济主要业态满意度均超过85分,即时通讯、移动支付、线上直播位列前三。其中,线上直播、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满意度提升最快,反映出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成效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达34.1%,较2023年激增26.3个百分点,已融入办公、学习、娱乐等多元场景,但生成信息真实性、功能实用性等仍需突破瓶颈。

  从发展维度看,数字竞争、参与、保护指数均显著提升,消费者对创新应用丰富度、消费维权效率、交易安全的认可度大幅提高。尽管数字共享指数出现回落,但70.6%的受访者认可数字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,折射出技术进步对民生的直接赋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,差异化发展路径成效初显。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。报告显示,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较2023年提升0.7分,连续两年保持增长。分省市看,北京以87.2分领跑,山东、河南超81分形成“第二梯队”;甘肃后发优势显著,满意度提升2.3分,成为进步最快省份。

  在发展维度上,数字乡村竞争指数提升显著,智慧农业、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,乡村物流体系持续优化,农产品网络销售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。然而,数字参与指数出现回落,反映出乡村居民数字技能熟练度、网络消费潜力仍待挖掘。

  此外,数字共享指数稳步提升,83.7%的受访者认可网络质量与生活便利性的改善,但数字医疗、数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补短板。

  针对调研发现的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、民生领域服务短板等问题,中国质量协会给出多项建议,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重点提升乡村数字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。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电商、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。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,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杭州公安整治网络谣言、暴力 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.4万余个

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“六个必须坚持”,把看家本领、兴党本领、强国本领学到手,着力提升政治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实践能力,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。

珠江金融论坛聚焦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

釜山世乒赛,中国女乒以头号种子分在A组,同组还有匈牙利队、印度队、西班牙队和乌兹别克斯坦队。昨天展望比赛时,国乒队总教练李隼就强调一定不能轻敌。

国家铁路局:4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9.6%

香港4月16日电 (记者 刘大炜)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6日分享了对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、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讲话的5点领会,认为香港人应继续在转变中抓机遇、积极作为,不断开创新局面。

中国科学家为大质量恒星起源提供新证据

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2月9日上午在北京同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、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、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、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、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等10家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“1+10”对话会。对话会主题为“凝聚发展共识,促进全球共同繁荣”,各方将围绕“抓住变革机遇,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和增长”、“坚持多边主义,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”和“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开辟现代化广阔前景”等3个议题进行交流。
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

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,省文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唐飞在会上指出,暑期期间,四川各地博物馆针对“博物馆热”所引起相关问题,积极应对、创新举措,丰富展览和社教活动供给,加强安全管理,以优质的文化产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,取得良好社会效益。下一步,各地各单位要完善工作机制,灵活应对假期新变化,将暑期开放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、好做法,固化为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,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,切实提高工作效率、应对能力和服务水平,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高地和安全、有秩序的社会教育阵地,共同推进四川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